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已经完成了第二轮第三批督察进驻。从2016年第一轮督察到2018年“回头看”督察,再到2019年开始的第二轮督察,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不仅推动近24万件群众身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而且对领导干部生态环保“不作为、弄虚作假、官僚主义”等进行了史上最为严厉、最为精准的问责。
近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仅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督察移交的509个责任追究问题,就牵出6000余名领导干部被问责,其中涉及省部级领导干部近20名。
“不过中央生态环保督察也面临一些顽疾,包括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等问题;一些地方对污染企业下不去手,有的甚至成为污染行为的‘保护伞’。”徐必久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督察整改不到位等问题将紧盯不放,“被督察对象怕我们曝光什么,我们就要曝光什么。”
徐必久表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要为绿色发展保驾护航,对黑色发展坚决说不。
整改成效总体良好
逾六千官员被问责
今年4月,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山西等8省(区)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督察进驻。这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的首批督察。随着7月中旬督察情况的反馈完成,对8省(区)的督察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目前,8省(区)正在组织制定整改方案并推动整改落实。
这批督察还首次以“文字+图片+视频”的方式,集中曝光40个典型案例。据徐必久介绍,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从调查、撰写、定稿,都经过了督察组、督察办层层审核把关,并在发布前两次征求地方党委政府意见。每个案件都经得起多方检验。
徐必久透露了这样一个细节:40个典型案例被曝光后,一些地方领导坐不住了,8个省(区)的党政主要领导都在第一时间作出批示,有的还亲赴一线督促地方进行整改。
“督察成效最终要看整改成效。”在徐必久看来,督察整改这“后半篇”文章更重要。他透露,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指导地方科学制定督察整改方案,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重点盯办制度,同时建立定期报告抽查制度,建立通报曝光制度,开展督导、约谈和专项督察,严格验收销号制度,开展督察“回头看”。
徐必久认为,总体上看整改成效明显。自2015年督察试点以来,督察累计受理转办的23.7万余件群众举报,绝大多数已办结或阶段办结。截至目前,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明确的3294项整改任务,已完成3067项,完成比例超90%,其余任务正在积极推进。截至6月底,第二轮第三批督察受理转办的2.9万余件群众举报,已办结或阶段办结约2.79万件。
推动生态环保“党政同责、一岗双责”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据徐必久介绍,第一轮督察及“回头看”共移交509个责任追究问题,有6000多名党政领导干部被问责,其中省部级干部近20人,厅局级干部900余人,处级干部2800余人。
敷衍应付虎头蛇尾
部分问题整改不力
通过督察,一批违反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项目被叫停,一批绿色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一批生态环境治理项目得到实施。但徐必久也指出,一些地方和部门确实存在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问题,有整改反弹的问题,也有整改不到位的问题。
《法治日报》记者注意到,从第二轮第三批督察曝光的40个典型案例来看,一些问题在第一轮督察时就被指出,但到第二轮督察进驻时仍没有整改。山西省晋中市违规上马焦化项目问题;辽宁省辽河流域生活污水直排、水质恶化问题;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陆坊工业区晨飞铜业的污染问题;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刘府镇机动车拆解污染问题等都属于这种情况。
对于这些“跨轮污染”问题,徐必久分析认为,一些地方存在侥幸心理,认为“督察是一阵风”,在推进整改时着力不够、敷衍应付;还有一些地方“部分整改工作虎头蛇尾,甚至出现‘拉抽屉’的现象,整改没有取得实际效果。有的问题就差临门一脚,再紧一紧,再动一动,再推一推就能解决,但往往在最后松劲了”。
针对一些地方出现的纳税大户环境违法问题屡查屡不整改的情况,徐必久说,地方片面追求GDP快速发展,对污染企业下不去手,压力传导不到位,有的甚至成为污染行为的“保护伞”;有的地方有部署没有方案,有的有方案没有落实,有的把说了当成做了,把做了当成做成;有的甚至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
徐必久指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的重点之一,就是要引导地方协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协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目前正在研究制定《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规定》,以进一步夯实各方面的整改责任,形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督察管理闭环。
环保督察持续加码
严格控制两高项目
从第二轮第三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曝光的问题清单来看,数据造假、弄虚作假等涉及“假”的问题不在少数。记者梳理发现,除了辽宁省的情况反馈中没有明显的“假”的字样外,其他7省(区)中均有“假”的问题。
督察组指出,吕梁市、阳泉市及太原市清徐精细化工循环产业园新建项目减煤方案弄虚作假,以减量替代为名,行增加煤炭消费量之实。太谷恒达煤气化有限公司长期私开旁路直排烟气,在线监测设施数据造假。河南黄河取水指标细化方案与年度用水计划执行“两张皮”,水利部门统计各地用水量时把关不严,部分数据失实。湖南省住建厅对城市污水管网改造任务完成情况只调度、不核实,发布的长沙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高达100.92%。株洲市3次报送的老旧污水管网改造数据均与实际情况存在较大差距,明显作假等。
徐必久特别谈到了云南杞麓湖造假问题:“杞麓湖造假应该是这些年发现的造假案件当中登峰造极的,是有设计、有谋划、有工程、有方案,政府、企业、个人联手的造假案件。”
徐必久指出,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对于弄虚作假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态度鲜明,就是要严肃查处,严惩不贷。他告诫弄虚作假者:“要把功夫下在平时,下在日常,做真功夫,做硬功夫,把问题解决掉,不去弄虚作假,否则最后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国家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政法大学环境法教授王灿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弄虚作假问题屡禁不止,根本原因之一在于发现机制不健全。因此,要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对于弄虚作假特别是政府部门造假的,要加大对造假官员的党纪政纪处分及惩罚力度;对于严重造假的或者屡教不改的,要通过完善司法解释来追究这些官员的刑事责任。
据介绍,今年下半年,第二轮督察仍将继续严控“两高”项目盲目上马。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调查发现一些地方在盲目上马“两高”项目方面还是很冲动,特别是面对“碳达峰、碳中和”刚性要求,呈现大上、快上、抢上、乱上“两高”项目的势头。同时,由于“十三五”期间污染防治攻坚战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了松松劲、歇歇脚的念头。
在徐必久看来,如果任由“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后果会很严重:一是直接影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二是直接影响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能源结构调整;三是直接影响环境空气质量改善。
目前,黄河警示片已经完成拍摄,长江警示片正在拍摄过程之中。两个警示片都将盲目上马“两高”项目作为重点。徐必久透露,第二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将“碳达峰、碳中和”落实情况也纳入了督察范畴。
徐必久强调,对“两高”项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始终保持严的主基调,该查处的查处,该曝光的曝光,对问题突出的形成典型案件对外曝光,持续传导压力,坚决遏制盲目上马“两高”项目。(记者 郄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