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日报》“民生”版头条报道泰州高港区院“陈新工作室”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各项创新工作。
2017-11-21 16:43:00  来源:

今天,《泰州日报》04 “民生”版头条报道我院“陈新工作室”近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各项创新工作。 

 

原文链接 

 

 “有事您说话,有约我来办。”如今,在高港区,老百姓若对涉及法律、诉讼的事项有疑惑或困难,都可向高港区人民检察院提出预约,该院设立的“陈新工作室”将提供全面的法律服务。在老百姓看来,检察机关不再高高在上,而是将“办公桌”搬到了大伙儿家门口,成为老百姓身边的“守护神”,并且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群众眼里的“调解达人” 

    说起“陈新工作室”,还要从10多年前说起。 

    那时,陈新在高港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工作,主要是审查高港公安机关移送的卷宗,对符合逮捕条件的嫌疑人,同意批捕。 

    对于这项工作,陈新没有例行公事、就案办案。他时时琢磨:一方被批捕,另一方难获赔偿,往往两败俱伤。有些案件如果成功调解,犯罪嫌疑人可获得轻判,受害者也可获得合理补偿,这样不就缓和社会矛盾了吗? 

    “记得我调解的第一起案件是一个交通事故,当时双方矛盾激化,公安机关要对肇事者提请批捕。”陈新回忆说,他试着约见双方当事人,发现肇事者不是真的不愿赔偿,而是不了解法律。“于是,我对双方进行心理疏导,特别是对肇事者提供法律引导,最终调解成功。受害者拿到了赔偿,肇事者也不必到监狱服刑,可以说一下挽救了两个家庭。” 

    这让陈新很是欣慰,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类似案件中存在不少调解空间,只要检察人员再多一分努力,就可以避免让纠纷双方“打一次官司,结怨一辈子”。从此,陈新“跳出检察干检察”,逐渐成为群众眼里的“调解达人”。 

    “分外事”变成“分内事” 

    2013年初,高港区检察院决定着力推动检力下沉,放大陈新的经验和特长,打造“陈新工作室”,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该工作室由陈新领头,若干资深检察官、社会各界志愿者参与,适当延伸职能,集中处理各种复杂矛盾纠纷和群众涉法涉诉事项,成为服务基层群众的综合性工作平台,为高港稳定发展大局服务。 

    这意味着,高港区检察院将群众调解这项“分外事”,主动变成了自己的“分内事”,这开了全省检察系统先河。 

    5年来,“陈新工作室”成了“疑难杂症调解处”,集中处理复杂矛盾纠纷上百起;利用周末时间,他们还进村入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收集社情民意,听取群众心声。 

    有一次,群众反映高港某村小作坊污染环境、安全隐患明显,极可能引发重大安全问题。接此举报,陈新带领工作室成员,数次进村摸排调查,发现确实存在上述情况。工作室迅速形成了有原因、有对策的综合性报告,及时上报并与安监、环保等职能部门对接,联合开展“关停并转”集中整治活动。同时,在高港区政法委牵头下,相关责任部门建立了长效管理机制,最终化解了该村企业与村民间长期存在的对立冲突。 

    创新工作赢得广泛点赞 

    如今,“陈新工作室”不断开拓思路、创新方式,成立网上工作室,通过微信、qq等开展调解工作,赢得广泛点赞。 

    今年初,山东农民工苑德玉给江苏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刘华发去一封感谢信,要求对“陈新工作室”给予表扬。事情是这样的:苑德玉在高港一家小船厂打工时发生事故,按规定可取得14万元赔偿,但他仅获6万元赔偿便回了老家。后来,他搜索到“陈新工作室”微信,通过微信反映了自身情况。工作室调查发现情况属实,多方协调工伤赔偿事宜,最终为他追加补偿8万元。 

    目前,高港区政法委也在区政法综治中心设立了“陈新工作室”,为全区涉法涉诉矛盾纠纷提供更加深入的服务。“这个工作室就像和谐社会的‘润滑剂’、社会矛盾的‘解压阀’、群众工作的‘领头羊’和公平正义的‘播种机’,为高港区连续8年保留全国平安建设先进县(市、区)荣誉称号作出了积极贡献。”高港区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蔡秋云说。 

  

 

  编辑:田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