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泰州高港区院开展读书心得分享交流会
2019-03-28 09:31:00  来源:高港区人民检察院

  不知不觉,已经进入我院2019年全员读书会活动的第三个月了,3月25日,三名检察干警向全院分享了自己正在读的书目,以及他们的心得体会。

  刑事检察一部:李蕾《刑事审判参考》总第94期

  《刑事审判参考》总第94期是办理危险驾驶类犯罪专集,这本书选辑了近年来各地法院审结的26个醉酒(酒后)驾驶、追逐竞驶的典型案例。结合办案实践和目前全国办理危驾类案件数量庞大的状态,我选取了有关从宽处罚的典型案例加以研读,浅谈自己的读书心得。

  在办理危险驾驶案件中,要贯彻落实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不能把醉驾的社会危害过于放大而片面强调从严惩处。就从宽处罚而言,需要在缓刑、免于刑事处罚、不作为犯罪处理三者中权衡,准确区分何种情形属于犯罪情节较轻、犯罪情节轻微、犯罪情节显著轻微。我们可以尝试从醉驾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和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大小入手,以“定性+定量”的方式明确区分原则。

  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深入开展,量刑的轻刑化会得到更多的重视和体现,回头重温这本书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我也会在今后辅助办案时以书本为鉴,提升法律素养,夯实法律基础。

  刑事检察二部:陈欣《刑法的私塾》

  《刑法的私塾》是通过对话的形式将张明楷老师和学生之间进行案例讨论的情景展现给读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我们在工作中面对一个案件思考的过程。

  张明楷老师在引导学生思考时,具有两个特点给我很大的启发。一是过程分析时借鉴了外国的多种观点,但是结果定性时仍把握住了我国的刑法文本。二是案件的分析判断结合本国的国情、国民的法感情和公平正义等基本的社会价值观,始终坚持刑法的实践应用与本国国民的普遍正义感相契合。

  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在拿到一起案件时,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守住本国刑法规定的界限,践行本国国民的普遍正义感。

  刑事检察一部:陈姝婧《洞穴奇案》

  《洞穴奇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十四名大法官对一个假想的公案进行的一系列探讨。

  这个假想的公案讨论的问题主要是在人们的生命受到死亡的威胁的时候,法律是否有震慑的作用,是受自然法的约束还是社会法的约束。在极端的假设条件下,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博弈该如何做出选择。

  作为法律人来说,虽然在情理上有些不同的意见,但是对于法律的严肃性应该是不能有瑕疵的。

  古人云: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在这个全面加速的社会里,我们习惯了碎片化的信息接收方式,唯有静下心来读书才能让浮躁的心灵得到彻底的放松,唯有静下心来思考才能让烦琐的工作转化为事业的升华。

  读书本身是一个输入的过程,可输出也有着无比重要的意义。因为输出的学习方式比输入的效率更高,当我们能够将所看到的书以各种方式去输出,本身就完成了一次知识的升华。输出方式众多,读书分享交流会只是其中的一种,让我们期待下一期的读书分享会吧!

  编辑:田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