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新闻
放大镜
高港区院举办第七期读书分享活动
2019-08-28 09:36:00  来源:高港区人民检察院

  8月26日,三名检察干警向全院分享了自己正在读的书目,一起来看看第七期读书分享会带来怎样的感悟吧~

  第二检察部蒲阳

  《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

  《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被誉为网络法的奠基之作,荣膺学术名著和畅销读物两项桂冠。在这本书中,劳伦斯莱西格指出了网络空间的独特性,提出“代码即法律”的经典论断和网络法治的经典范式,并且启发了我们对法律原理的重新认识。

  文章中提到:对于一个事物来说,总是面临着四种约束:法律、社群规范、市场和架构。我们在办理案件时,除了关注架构、市场等对法益的影响外,同样也要坚持法律的基础作用。比如在金融创新政策放宽的大背景下,很多非法集资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辩解自己的行为是紧跟市场的创新行为,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还是要坚持罪刑法定原则,立足法益保护的要求,根据法律和司法解释来认定,不能被所谓金融创新迷惑,依法定罪。

  

  第三检察部季巍

  《平易近人-习近平语言的力量》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交流方式,也是民族的重要特征之一。阅读过《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一书后,最深的感触就是总书记的语言通俗易懂、接地气,在平实的语言和字里行间中,让人感受到很多难得的道理与人生态度。总书记常用打比方、讲故事的方式阐述深刻的道理;用白话、实话等通俗易懂的语言来释疑解惑;平实中蕴含着大智慧,更有一种透彻、直指人心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说自己“累并快乐着”,一方面非常坦诚地表达自己的辛苦,一点不加掩饰;另一方面又告诉大家,自己是快乐的,竭尽全力为国家、为人民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作为一名检察干警,不管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其职责就是为人民服务。“累”,是工作状态的外在体现,只有全身心的付出,才能真正履行自己的职责。“快乐”是一种心态,更是一种理念和意愿。对待超负荷的工作量,从生理层面上来说,“累”是必然的;然而,从心理层面上说,之所以能体验出“快乐”,是因为自己崇高的职业理想,将真挚情感融入到了日常工作之中。只有怀揣着对人民的忠诚、热爱,才能在人民群众意愿实现的时候,感到无比欣慰。“累”,是使命使然,“快乐”则是为民服务之后的欣慰感和幸福感。

  

  第二检察部王莉

  《法治视野下的执法者》

  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法治视野下的执法者》,作者周永坤是苏州大学法学院的教授,他崇尚独立的人格精神与自主的法学研究,著作以追求自由,规范权力为主,这书中的观点当时受到批判,但是现在看来却是有理。

  书中引用了一个案例:出租车司机将一小腿动脉出血的伤者送往医院途中,为抢时间而闯红灯,被交巡警部门处以200元罚款。周教授当时的观点,法律不能剥离道义,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属于道义的行为, 因此不应该处罚。法律与道义之间有着天然的、密不可分的联系,上升为国家意志的道义即为法律。但我们也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并非部分甚至大部分公众所能接受的道义全部变成了法律,这就是法律的局限性。我们谴责不讲道义的野蛮执法,也不能因而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让法律迁就于道义。法律为执法者的道义预留了空间,那就是赋予执法者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对于一个理性的执法者,面对法律与道义的冲突,应该二者兼顾,追求最佳统一。生命无价,出租车司机的行为出于为他人生命安全着想,其闯红灯的行为具有正义性。

  执法是严苛的,但是有时根据实际情况,需要体现对人的宽容。防卫型故意伤害,以前我们一直认定有罪,正当防卫条款极少适用。现在我们重新审视,很多故意伤害行为中可能隐藏正当防卫,需要我们识别。分析法律行为,不能仅凭形式上理解,还应该罚当其罪。法律是一种规则,法治社会的公民尤其是法律人,应该灵活运用这一规则治理社会秩序,才能彰显法的本质。

  

  书读得越多而不加思索,你就会觉得你知道得很多;而当你读书而思考得越多的时候,你就会越清楚地看到,你知道得还很少。

  —— 伏尔泰

  编辑:田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