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高港乡情微调研——陈新群众工作室侧记
2017-04-11 16:47:00  来源:

  根据厅里撰写“乡情日记”的要求,趁这次春节到婆婆家过年的机会,在家乡作了一次乡情微调研,我和家人走访了高港当地颇有口碑的陈新群众工作室,并实地到困难家庭作了调研。

  “调解达人”陈新和他的群众工作室陈新群众工作室系泰州市高港区检察院在2013年初发挥“调解达人”陈新的经验和特长,依托群众工作成效明显、具有示范窗口意义的乔杨社区检察群众工作的“升级版”,是该区群众身边信赖的法律伙伴。该工作室系由若干资深检察官、社会各界志愿者组成。他们提出“有事您说话,有约我来办”的响亮口号,集中处理疑难复杂的矛盾纠纷和群众涉法涉诉事项。

  2016年12月17日,陈新在“大走访大落实”时第一次来到了村民薛某家,两间80年代建的房子已经很破旧,每逢下雨天房屋还漏雨,薛某一次工伤后,一直靠吃药康复,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低保生活,每月160元医药费让他不堪重负,了解到薛某的遭遇后非常同情,于是迅速介入,他带着律师到薛某家了解情况,多次找社区干部协商,最终促成包工头与薛某达成了赔偿意见,包工头答应年前先行给予薛某十万元经济赔偿。目前,“陈新群众工作室”通过巡回检察等形式,已由单一的检察服务站点发展为全区机关服务基层的综合性大平台。

  扶贫济困源于心中有爱,爱会“传染”陈新群众工作室搭建平台,一头联系当地企业家,另一头联系困难群众,成为企业家和困难群众纽带。高港区企业家很多,陈新一家企业一家企业的跑,宣传扶贫公益,救济困难群众,有时开自己的车带他们去困难家庭去实地看,有的企业家当场就掏出慰问金,陈新对他们说600元够了,他们说必须1000元,我姐夫就是和陈新去困难家庭慰问的一员,姐夫是企业家,也是党员,陈新的精神不但感动他去做公益,而且让他成为了一名公益宣传、志愿者,在他的群体中作出了一个联系带领的作用,他们说陈新群众工作室就是他们做公益娘家人,一到春节前就主动联系陈新,要和他一起去跑困难群众家慰问。

  两个贫困家庭现状与诉求为了实地了解困难群体的生存的现状与诉求,由姐夫牵线,联系了陈新。陈新帮助联系了大泗镇佴庄村,村里安排走访两户困难家庭。大年初四一大早,我们夫妻俩与姐夫还有陈新一行四人,带着慰问品和慰问金驱车来到大泗镇佴庄村。一到村口,就见到了在那里等候的村里钱爱军书记和村长,在他们带领下,我们到了第一家困难家庭—佴庄村6组李同学家。李某,女孩,12岁,现就读于大泗中心小学五年级,她与七十几岁爷爷奶奶在一起生活,父亲2013年因患肝癌过世,母亲当年改嫁,奶奶是残疾人,不能讲话。家里有两层楼,房子可能是父亲在世时修建的,几乎没有做任何装修,还是红墙,二楼的窗户早已损坏。目前这个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是,村里给这个家庭申请的低保,每月300元,土地征用每年补偿1200元。除此之外,家里养了些鸡、种些菜,能维持家庭目前的日常基本开支。前期为给儿子治病所欠的外债无力偿还,老人每年过年前到各借款人家打招呼,人家也能理解。孩子拿出党群连心卡,这是泰州市大走访落实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给每个困难家庭印制的,每个来访的党员干部都在上面留下自己的来访登记。我也在上面作了认真填写,留下了自己的电话,并告诉孩子有事打电话给阿姨。他们目前的生活状况急需解决的经济上的困难。

  第二户困难家庭—佴庄村19组沈同学家,沈某,男孩,11岁,就读于大泗中心小学四年级,他家情况与第一户困难家庭类似,父亲也是因肝癌于2015年去世,沈某与爷爷奶奶生活,父亲去世当年母亲出走。这个家庭经济略好于第一户家庭,但因为孩子母亲突然离家出走,并了无音讯,整个家庭陷入一种精神上折磨。我们走访期间,孩子几乎没说一句话,并在整个过程都远离我们,没有任何眼神交流,这个孩子的状态更是让我担忧,爷爷奶奶也在反复对我们说这件事,老人是看到孩子的状况放不下这件事。如何放下这件事,迈出这道坎,这件事可能是这个家庭目前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这次乡情微调研的几点思考:陈新群众工作室联系党员干部对扶贫群体的帮扶这种形式是好的,对社会稳定、社会和谐起到积极的作用。如果我们能从制度上对这类帮扶行为给予肯定、表扬和奖励,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扶贫帮困的队伍中去,地方政府和基层党组织可以发挥更大作用。对困难群众不仅在物质经济上给予帮助,还要在精神上给予关爱,就两户家庭目前的状况,当地的基层党组织可以经常走访,用真感情去关注老人和孩子生活,并希望有爱心的心理专家,在他们的亲人去世后,对老人和孩子能有不定期心理疏导,两个家庭由于父亲过早的去世,母亲的出走,孩子们的心理都有过创伤,如果不关注这方面,势必会影响孩子将来的学习生活。加大对贫困家庭教育的关注和投入,帮助他们解决教育上的困惑,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孩子培养出来,是整个家庭彻底脱贫的希望。(江苏省委办公厅 孙芸)

  编辑:汪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