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一个光荣的名字、不朽的名字。我们都是在他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的感召和哺育下成长起来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传承恩来精神,一路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进入新时代,在实践伟大梦想、推进宏伟蓝图的征程中,我们面临的风险和挑战愈加严峻复杂,更需要我们学习周恩来的崇高精神、高尚品德、伟大风范,不断武装自己、净化自己、激励自己,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奋楫新时代。
我们要学习周恩来一心为民、一生为民的赤子情怀
周恩来的心里装得最多的是人民,最重要的也是人民。他始终把自己看成人民的“总服务员”,始终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心系人民。检察机关承担着法律监督神圣职责,检察官是法律的忠实守护者,是公平正义价值的积极践行者,是公共利益的坚定维护者。我们的笔下有财产万千,有是非曲直,有人命关天。我们要学习周恩来一心为民、一生为民的赤子情怀,始终坚持司法为民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我们要聚焦“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的目标,围绕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的新期待新需求,忠诚地履职尽责。
我们要进一步做优刑事检察工作,坚持以审判为中心,坚持客观公正立场,更好地发挥审前主导作用,依法打击各类暴力刑事犯罪,代表国家惩恶扬善,不让正义迟到,不向不法让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安全感;
我们要进一步做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大对民事诉讼的监督力度,突出对虚假诉讼、审判违法、执行违法等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我们要进一步做实行政检察工作,强化对行政诉讼的监督,结合办案参与社会综合治理,通过检察建议等方式进一步发挥好疏引、堵漏、治乱的积极作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依法治市的实际成效;
我们要进一步做好公益诉讼工作,聚焦公共利益的保护,坚持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注重通过诉前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问题解决,着力在检察建议的跟踪落实、受损公益的修复、推动建章立制等方面持续发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检察官是合格的公共利益代表者。
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勇肩重任、永不放弃的责任担当
周恩来从1927年起就是党中央的核心领导成员,新中国成立后又长期担任党和国家重要领导职务,他一生呕心沥血,任劳任怨。他说,畏难苟安,不是共产党员的品质。在中国革命和建设遭遇严重挫折的时刻,他总是勇肩重任、勇挑重担,与党一道直面问题、克服困难,妥善处理很多看似无解的难题。尤其在极端复杂的特殊环境中,他忍辱负重、苦撑危局,维护党和国家正常工作运转,尽可能减少损失。我们要学习周恩来这种身处逆境、困境乃至绝境而永不放弃的坚强意志,敢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接最烫的山芋。近年来,国家司法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检察机关内设机构改革相互叠加,如何适应新时代检察事业发展要求实现“转隶就是转机”,是摆在全市检察机关面前的必答题。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增强责任意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不怕困难,积极履职尽责,在勇挑重担、积极作为中破解制约泰州检察事业发展难题,为推动法治泰州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我们要学习周恩来只求奉献、不思回报的高尚风范
周恩来毕生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思回报。他一套枕巾、床单、棉被从解放战争时期缝缝补补一直用了二十几年。他身后没有留下任何个人财产,连自己的骨灰也不让保留,撒进祖国的江海大地。我们要学习他这种严于律己、艰苦朴素,只求奉献、不求回报的伟大风范,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是用来为人民服务的,永远两袖清风、一身正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已经极大地丰富,与此同时,来自四面八方的诱惑也更多了。检察官既是犯罪的追诉者,也是无辜的保护者,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推动者,身上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我们更要坚持和弘扬艰苦朴素的奋斗精神,时刻警醒自己严于律己,清廉公正。在履职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理性、平和、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严守党纪国法,自觉接受监督,始终敬畏人民、敬畏组织、敬畏法纪,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一个干干净净的检察人,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