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9年开始,高港区检察院开展全员读书活动,至今已经是第三个年头了。两年来多的时间里,我们坚持每月至少读一本好书,并在全院大会上现场交流。今天,我们从分享过的好书中,精选了10本优质书籍,涵盖法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快快收藏起来吧!
书目分享人:汤晶萍
01《墨菲定律》
墨菲定律实际是告诉我们只要没有考虑事情的全部可能性,只要有出错的可能,那就肯定就会有人把事情做错。环节越多,出错的概率越大。从积极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各个细节和环节重视出错的各种可能性,事先做好周密的预案,将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防微杜渐,消除潜在隐患。这个定律提醒着我们,办案和办事都要有风险和隐患意识,提前做好尽可能周密的预案。
书目分享人:王莉
02《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
法国哲学家邦雅曼·贡斯当是古典自由主义思想先驱之一,他在《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一书中,探讨了从君主制到共和制下自由、民主、公平的状态。他认为无论在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形态下,自由、民主、公平都是相对的。贡斯当从时间维度将自由划分为古代人的自由与现代人的自由,在现代社会,社会权力以其所有可能的方式伤害个人独立,却无法摧毁对这种独立的需求,任何人决不能要求现代人在私人生活中做出牺牲,实现政治自由,个人自由才是真正的现代自由。
书目分享人:袁亚琴
03《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
《公诉人法庭辩论实务与技巧》,是一部专门研究和探讨公诉人法庭辩论理论、公诉实务与技巧的专业性书籍。在庭审中,要在做好庭前准备的基础上,坚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选择有针对性的答辩角度、范围,注意语言艺术性,同时针对不同的辩护理由、意见进行有效的答辩,才能在庭审中掌握主动权,提高法庭答辩效果。
书目分享人:蒲阳
04《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
《代码2.0:网络空间中的法律》被誉为网络法的奠基之作,荣膺学术名著和畅销读物两项桂冠。在这本书中,劳伦斯·莱西格指出了网络空间的独特性,提出“代码即法律”的经典论断和网络法治的经典范式,并且启发了我们对法律原理的重新认识。
文章中提到:对于一个事物来说,总是面临着四种约束:法律、社群规范、市场和架构。我们在办理案件时,除了关注架构、市场等对法益的影响外,同样也要坚持法律的基础作用。
书目分享人:张娜
05《思维的笔迹》
写这本书的是一名律师,主要讲的是法律人的成长之道。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一些律师具备的素养和能力,也是需要我们所具备的。作者说,既然选择了某种行业,要有一行的职业要求和职业道德。所以,作者并没有急着介绍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法律人,而是谈了如何做人的问题。第一是不要计较眼前的得失;第二是要有积极地心态,多一些理性、平和;第三是态度决定一切。
书目分享人:汪进
06《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时代》这本书的主编是英国的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现任牛津大学网络学院互联网研究所治理与监管专业教授,在大数据领域是一名权威专家,是最早洞见大数据时代发展趋势的数据科学家之一,维克托最具洞见之处在于,他明确指出,大数据时代最大的转变就是,放弃对因果关系的渴求,而取而代之关注相关关系。
书目分享人:王俊
07《刘凤科讲刑法》
这本书虽然主要针对的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复习,但是对我们法律人在法律实践中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书的每个章节前,都通过图表方式把知识点进行列举,然后再对每个知识点进行讲解,讲完以后还会列举一系列的案例,通过案例分析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这本书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仅对相关理论进行不同观点的分析,还会阐明当下实务中坚持的主流观点,对我们学习和办案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书目分享人:李蕾
08《刑法格言的展开》
本书作者张明楷教授以序作开端,从罪刑法定开始,将一个个刑法最基本的原则娓娓道来,通过一个个来自久远过去的法律谚语连在一起,慢慢展开,带人进入刑法那充满哲思的世界。里面有历史,每一条刑法原则是怎么来的,也有争鸣,各个流派对此是如何看待,还有观点的展示,告诉你作者是怎么看的,以及社会实践对此如何认识把握。
书目分享人:陈欣
09《想点大事——法律是种思维方式》
刘晗教授的这本书是提升法律思维的入门之作,让人有豁然开朗之感。实践中,法律人的思维模式,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点倔,好像只认规则,不讲“道理”。实际上,凡事讲规则,是因为在法律人的眼里,讨论法律的善恶并没有太大意义,法律的安定性优先于正义性。法律人也必须养成凡事讲权利的思维方式,必须克制自己内心的善恶评判冲动,抑制对美好小结果的向往,通过强制性的规则来确定人际关系的法定边界,站在更高的山上,俯瞰个案,度量预期,追求最合理的结局,而不仅是更正确的结果。
书目分享人:孙丽
10《逻辑学十五讲》
逻辑在我们的生活以及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它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向。陈波教授的《逻辑学十五讲》系统地论述了逻辑学的基本理论范畴和思维方法、技能,并介绍了历史上几位重要的逻辑学家。书中第十四讲内容是悖论。悖论是提醒者、挫败者、推动者和教育者,它促使我们发现潜在的问题,推翻已有的思维结构,推动我们去创造新的科学和哲学理论,培养我们理性的怀疑态度。在工作中,我们要学习两类知识,一类知识“实实在在”,一类知识“奇奇怪怪”,第二类知识能让我们成为独立自主,理性负责的人。